核心理念

是最高的能量-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歡迎大家探索研究 - 本!

https://www.facebook.com/FrLove.Study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生物共振傳波頻 溫和療法調整體能


研發出一套生物共振療法的德國科學家保羅施米特


物共振(Bioresonance)是一門源於德國的新興科學。簡單來說,生物共振療法應用共振的原理,透過一個特別的儀器來分析人體的能量若診測到功能受損,可把相關的頻率傳輸到身體,進行調整和修復,以恢復健康。醫師表示,生物共振是一種溫和、整體性的療法,完全沒有副作用和危險性。

近代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de Broglie)提出任何物質都具有波、粒這兩種象性,即宇宙中的任何物質每時每刻都在振動,從生物到非生物亦然。他因此奪得1929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每一個物質都有其內在固有的振動頻率(natural frequency),或稱為共振頻率(resonant frequency)有機體(organism)可以有超過一個共振頻率

生物共振和順勢療法醫師林怡葆表示,生物、有機體本身就是一個精細而微弱的自然電磁波振動系統。肝臟有肝臟的共振頻率,心臟有心臟的共振頻率,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頻率

身體各部分有共振頻率

她舉例,肝有56和56.25這兩個共振頻率,56.25同時是腎臟絲球體的共振頻率。從這看來肝和腎是息息相關的,這正和中醫“肝腎同源”的理論不謀而合。

“近幾十年來,德國不少科學家都在做生物共振的研究。我們所應用的生物共振療法是源於德國保羅施米特的‘根據保羅施米特的生物共振’(Bio-resonance According to Paul Schmidt)療法。”

另一位生物共振和順勢療法醫師陳奕權透露,保羅其實是一位工程師,他在德國擁有一間專門生產地下隧道挖鑽機器及地質探測儀器的公司。他發現地下所發出的某些頻率會傷害人體,因而在空餘研究如何把工程技術運用在人體醫療方面。

和諧頻率擁有正面影響

“他發現和諧的振動頻率對人體或其他有機體的調節系統有正面的影響。最初他運用簡單的信號產生器(frequency generator)來測試在哪一個頻率和哪一個環境下,這些信號波會對生物產生共振的影響力。”

陳奕權表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十多年前保羅施米特去世期間,他在生物共振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成就。他找到了和人體各個器官有關的頻率及人體各系統,如免疫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有關的頻率。

“他發現身體各個部位或系統的振動頻率都是以10倍相差的形式出現。除了有個別的基本振動頻率,也有較高10倍的諧波頻率(harmonic frequency)。以肝56的共振點來說,肝對56kHz、560kHz、5.6MHz、56MHz、560MHz及5.6GHz等以10倍相差的頻率都會產生共振。”

疾病發生前可診測跡象

保羅施米特也發現,當人體某部位的功能開始不好,如被病毒干擾功能衰退時,其相關部位高頻率的諧波會先受影響。通過多次的試驗,他發現當疾病演變到能夠被一般的醫療技術診測到時,其諧波頻率已在100kHz以下了

“他們研發出一套儀器,可同時發出好幾個以10倍相差的波頻。這套儀器可診測出人體各器官的功能是否完好(相關的高諧波頻率是否還存在),若功能受損,還能把這些身體遺失了的高諧波頻率傳輸給身體,進行調整和修復,以恢復健康。”

因此,在疾病未真正發生前就診測到跡象,即可給予治療。急性病症也可採用這種療法。

接受振波傳輸治療
絕無風險與副作用


順勢療法和生物共振醫師林怡葆說,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比喻生物共振療法。

若我們原本會唱一首歌(身體健康時,每個部分都以完好的頻率在操作),如今因某些因素而忘了怎麼唱(某些頻率受影響而不見了)。接受生物共振儀器的振波傳輸治療就有如我們重聽那首歌,幾次後我們就會重新記得那首歌。那時我們的身體已恢復健康,不需再接受振波傳輸治療了。”

她也表示,重新記得唱那首歌後,可能一生都會唱,也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後又忘記。這有如我們恢復健康後(重新擁有高諧波頻率),也可能會再病倒,這取決於一些因素,如生活的環境、習慣、是否有照顧好身體等。

如果身體完全健康,接受生物共振所傳遞的波頻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就像我們懂得唱一首歌,仍然可以聽那首歌一樣。因此,生物共振療法是完全沒有副作用和危險性的。”

啟動人體調節機制
找出有機體正面頻率


順勢療法和生物共振醫師陳奕權表示,要了解生物共振如何對身體產生作用,可以看看大自然的一些例子。他說,最古老的生物共振在人體產生調節作用的例子是太陽的光。當陽光照射在皮膚上超過一定的時間,紫外線就會刺激並引起皮膚中的色素沉澱,導致皮膚變成棕褐色。

紫外線是日光中波長10至400nm的電磁波。當接觸到時,就會和身體的某些頻率產生共振,進而啟動身體的某些機制。在這個例子中,被啟動的就是皮膚黑色素的沉澱,而黑色素主要保護皮膚,不要被紫外線進一步傷害皮膚的真皮層。”

他補充,另一個因人體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而啟動的調節機制是將皮下的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

“很明顯地,除了紫外線的頻率,其他頻率的波也對有機體產生某方面的影響。生物共振在醫療的作用是找出對有機體產生正面的刺激或調節機制的頻率,再將這些頻率傳輸給他們。”

懂多一點
音叉產生共振


學校裡的物理課通常都用一個簡單的音叉試驗來解釋共振。把兩個一模一樣的音叉擺在一起,敲擊其中一個音叉,使其振動發出聲音。

這時,我們觀察到另一個沒被敲擊的音叉也會開始振動,并發出聲音。

這就是所謂的共振。這兩個音叉因擁有相同的固有頻率(natural frequency),受彼此的影響而共振(也可稱為共鳴)。在這個共振頻率,它們的振幅是最大的,即發出的聲音最響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